“你们都是从哪儿来到的?”
说话的是个留着山羊胡须的中年男人,模样看着很和善,但那双眼睛又格外精明。
少禹收好钱,这才回答他的话,“两河村。凤鸣镇两河村。”
掌柜的低声笑开。
他看向周应淮。问:“这是你儿子?是个做生意的料子,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魄力,能卖这么多钱,将来前途无可限量啊。”
“掌柜的,我们几个砍柴的人力,制炭的成本,还有一路运过来的时间,都得算在这二十二文钱里,价钱已经算是最低了。”
少禹严肃认真,半点怯意都没有。
掌柜的朗声大笑。
“好好好,确实是个好料子。”
说罢,掌柜饶有兴致的问周应淮:“大兄弟,你家这个儿子我很是喜欢,要不就让他留在这里,跟我学做生意吧。”
李贵几个惊讶一阵。
吴诚与他们说,这位掌柜的生意遍布半个绥阳城,可谓是绥阳有头有脸的大商户了。
要是真的跟了他,将来少禹定是不愁吃喝,绝对有前途的。
“不了。我家孩子还小,且我就只有他一个人儿子,她娘也还在家里等着儿子回去,只能谢过掌柜美意了。”
伙计送他们出来,走远之后,少禹才显露出孩子天性来。
“爹,怎么样?二十二文钱!”
周应淮满意点头,“不错。”
顿了顿,他又加了一句:“比你娘厉害。”
少禹更是高兴。
高兴的不仅是得到了爹的认可,更是期望回去之后娘也能夸上两句。
李贵几个简直要把少禹夸上天。
一个孩子,能把炭卖到二十二文钱一斤的价格,要不是自己跟着来了这一趟,他们根本不会相信的。
现在正是申时,街上两侧的小贩正要收摊回家,都在吆喝着,想把摊子上的东西便宜卖掉。
现在钱都是周应淮拿着,李贵他们不急着分钱,甚至都觉得给周应淮拿着才觉得是最安全的。
但路过街边的摊子时还是忍不住的看了又看。
少禹停在一个卖首饰的摊子前,目光紧盯着一把木梳子。
梳子是桃木做的,上面雕刻着小朵的桃花,精致又好看。
摊主看他穿着轻便的棉衣,想来也买得起,便直接拿给他,“小弟,给你姐姐买吗?”
“给我娘买。”
走在前头的周应淮回过头来,也看见了那把梳子。
摊主笑着把数字往前递了递:“真是个孝顺孩子。”
少禹却是摇头,“你的梳子真好看,但是我没钱。”
周应淮心口一窒,正要自己掏钱时,又见少禹小心翼翼的取出五文钱。
“我娘一个人带我们兄妹三个,我们家很穷,我只有这么多。你可以卖给我吗?”
摊主有些为难,“这得卖十文钱呢,你这五文差太多了。”
他指了指周应淮,“这是你爹吗?让你爹买吧。”
少禹抬头看了一眼,摇头说:“我不认识他,我跟他长得都不像。”